|
叶明军:小儿咳嗽三部曲(陈潮祖传承)来源:陈潮祖医学论坛
(一)叶明军:小儿咳嗽三部曲之寒咳【导读】寒咳三部曲:杏苏散——宁嗽汤——小青龙汤(编辑:任宇航) 1、杏苏散使用指征: ⑴、临床表现:打喷嚏、流清涕,轻微恶风,咳嗽程度较轻或一般,咳声轻浅,咯吐清稀白痰,或白中带黄,但不甚粘稠,幼儿不会咯痰,主要表现为轻微痰鸣。 ⑵、舌诊指征:舌淡或淡红,苔薄白或薄白微腻。 ⑶、病机:风寒束表,肺气不宣。 2、宁嗽汤使用指征: 杏仁8g 苏叶10g 前胡10g;桔梗8g 炙甘草3g;法半夏9g 茯苓12g 陈皮9g ;旋覆花10g 白芍10g 生姜12g(这个一般是3-6岁的用量) 原方出自乐山名老中医江尔逊老先生所著的《经方大师传教录》,后来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,稍微做了一点变动。此方的使用指征,其实就是杏苏散的更进一步,咳嗽咯痰较杏苏散稍重,审证只要是以风寒犯肺,痰湿内蕴,肺失宣肃为主,皆可运用。 ⑴、舌诊指征:舌质淡红,苔薄白微腻或苔白润,或薄黄而润。 ⑵、病机:痰湿蕴肺,肺失宣肃。 ⑶、临床运用: ①、方中苏叶一味,常根据情况换以荆芥或炙麻绒。表寒为主,用苏叶;咳嗽为主,炙麻绒;介于二者之间,则用荆芥。 ②、化热初期,可合用小陷胸汤之变法,即原方加瓜蒌皮6g-10g、酒黄芩6g-10g。 ③、若有咯痰不畅,加芦根15g、冬瓜仁15g, 生津排痰; ④、咽痒明显,加蝉蜕10g、炒牛蒡子10g, 疏风利咽; ⑤、痰多者,加苏子、莱菔子,降气化痰。 3、小青龙汤使用指征 ⑴、临床表现:风寒之邪由表入里,与内饮相合,呈现外寒内饮症状,咳嗽频繁,咳声较重,或伴有喘息,平卧尤甚,痰多清稀,或伴有头痛, ⑵、舌诊指征:舌体偏淡或偏胖,舌质淡或淡红,苔白或润滑。 ⑶、病机:外感风寒,水饮内停。 说明:限于文章结构,本文只能说是略举治疗咳嗽之大概,很多名方未能纳入,譬如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,益气健脾的六君子汤、扶正祛邪的人参败毒散等,均可用来治疗咳嗽,而此处因为篇幅不能一一讲到。 (二)叶明军:小儿咳嗽三部曲之热咳 【导读】热咳三部曲:银翘散或桑菊饮——小陷胸汤合上焦宣痹汤——麻杏石甘汤加味。 1、银翘散或桑菊饮使用指征: ⑴、银翘散:咳嗽,低热或不发热,咽干、咽痒、咽痛,微渴。 ①、舌诊指征:舌边尖红,苔薄白或薄黄。 ②、病机:风热犯卫。 ⑵、桑菊饮:咳嗽,表热症状不甚明显,口微渴。 ①、舌诊指征:舌质淡红,或边尖略红,苔薄白或薄黄。 ②、病机:风热犯肺。 ⑶、区别:两者舌象基本类似,赵绍琴前辈提供了一个鉴别要点,可谓简洁明了:银翘散病位在卫,桑菊饮病位在肺。另外若口、鼻、咽干等津伤症状明显,则当选用桑杏汤。 2、小陷胸法合上焦宣痹汤使用指征: ⑴、组成:全瓜蒌10g 酒黄芩10g 法半夏8g 郁金8g 射干6g 炙枇杷叶12-15g 淡豆豉6g-10g 通草3g 芦根15g 冬瓜仁15g ⑵、使用指征:咳嗽程度一般,或咳嗽虽频,但咳声轻浅,咽喉干痒,黄痰或咯痰不畅,伴有胸闷。 ⑶、舌诊指征:舌质红或舌边尖红,舌面有红点,苔薄黄或苔黄,微腻或微欠润,鱼际红滞。 ⑷、病机:痰热蕴肺或肺气痹郁。 ⑸、临床运用: 便秘者,可加紫菀、杏仁润降通便; 兼有津伤者,可加石斛、白茅根养阴生津。 咽喉干痒,加蝉蜕、薄荷疏风止痒。 咽喉疼痛者,加薄荷、炒牛蒡子疏风利咽;疼痛明显者,加银花、马勃清热解毒。 痰黄粘稠者,加竹茹、浙贝母清化痰热。 上焦郁热明显者,可加炒栀子,合栀子豉汤清宣郁热之意。 若兼有肝火犯肺者,加龙胆草3g、炒川楝子3g。 若舌苔黄腻或苔黄欠润,伴有大便干结者,加酒大黄3-6g,莱菔子15g,宣、清、下结合,此为釜底抽薪之法。 3、麻杏石膏汤加味使用指征: 炙麻绒10g 杏仁8g 石膏12-24g 甘草3g 前胡10g 桔梗6g 芦根15g 冬瓜仁15g ⑴、使用指征:咳嗽频繁,部位深,或咳喘气急,干咳或咯痰不畅,粘稠白痰或黄痰,身热,口渴, ⑵、舌诊指征:舌红苔黄,临床上也有仅见舌质略红,指纹深,或鱼际红滞,苔薄白或薄黄而症状悉具者,不必拘泥。 ⑶、临床运用: 粘稠黄痰多者,可加瓜蒌、浙贝; 脓痰多者,加金荞麦、鱼腥草; 发热重者,加虎杖、金荞麦; 喘息重者,可加葶苈子、地龙; 气阴不足者,加南沙参、石斛; 肺热脾寒者,加生姜、大枣; 肺热脾湿者,加法半夏、白术。 (三)叶明军:小儿咳嗽三部曲之湿咳 【导读】湿咳三部曲:三仁汤——甘露消毒丹——蒿芩清胆汤
1、三仁汤使用指征: 杏仁6g-9g 白豆蔻10g 薏苡仁15g 厚朴6g-9g 通草3g 法半夏6g-9g 芦根15g-30g 冬瓜仁15g-30g ⑴、临床表现使用指征: 咳嗽以间断性咳嗽为主,每次两三声,有痰音,清稀黄痰或白痰,伴有轻微流涕或鼻塞,或伴有午后低热,食欲减退,表证较轻,而以湿困中焦为主。 ⑵、舌诊指征: 舌质淡红或边尖略红,舌苔白或薄黄,或薄而微腻,鱼际稍青或微红。 ⑶、临床运用: 多用于气虚夹湿体质,面色偏白或淡黄。 偏于风寒者,苔薄白,合杏苏散化裁; 偏于风热者,苔薄黄,合银翘散化裁; 兼有郁热者,边尖必红,合上焦宣痹汤。 苔白微腻或苔薄黄微腻者,加入滑石; 咽喉干痒者,加薄荷、蝉蜕、炒牛蒡子。 舌边尖红,微渴、尿黄者,加白茅根。
另外:此方还广泛用于风热夹湿、湿温等时令病,如疱疹性咽颊炎、手足口病,其中很多都是属于这个证型。
2、甘露消毒丹使用指征: 藿香10g 白豆蔻10g 滑石12g-18g 通草3g-6g 菖蒲3g-6g 酒黄芩10g 连翘10g 浙贝母10g 射干6g-9g 薄荷6g 炙枇杷叶12g-15g ⑴、临床表现使用指征: 间断性咳嗽为主,干咳或有痰,黄痰或粘稠白痰,伴有咽喉不利,口微渴,小便黄,或胸闷腹胀、食欲欠佳,或有倦怠乏力、神疲思睡,或发热缠绵,大便粘滞,口苦口气等。 ⑵、舌诊指征: 舌质红,苔黄或黄腻,鱼际红滞。 ⑶、临床运用: 参考蒿芩清胆汤。
3、蒿芩清胆汤使用指征 青蒿12g-15g 酒黄芩10g 滑石15g 青黛10g 炒枳壳10g 竹茹10g 陈皮10g 法半夏10g 茯苓12g 甘草3g ⑴、使用指征: 咳嗽次数较多,咯吐黄痰,或咯痰不爽,活动后或夜间咳嗽明显,发热,口苦,可伴有咽喉不适,夜睡多动,大便偏干或粘滞。 ⑵、舌诊指征: 舌质红,舌面或边尖有红点,苔黄或黄腻,查咽部偏红,鱼际红滞明显。 ⑶、临床运用: 少阳三焦湿热,皆可运用,如急性咽喉炎、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、急性支气管炎等。 食欲不佳者,加焦三仙、鸡屎藤,消食健脾; 口渴者,加芦根、白茅根,清热生津; 盗汗者,加丹皮、白芍、生牡蛎,凉血敛汗; 大便干结者,加蝉蜕、酒大黄,合升降散之意; 咯痰不畅,加芦根、冬瓜仁; 肺热郁闭为主者,以上焦宣痹汤易二陈汤; 兼有气喘者,合三拗汤或麻杏石膏汤; 持续高热,腹胀便秘,合大柴胡汤; 持续高热,口渴,苔腻者,加石膏、苍术、焦三仙。 - END - |